記得小時候書本上的科學家,都穿著白大掛,站在一大堆瓶瓶罐罐前面。長大後理解這個形像是化學家。人類在十八和十九世紀,科學發展的重心是化學,努力找到整個化學元素表裡的各種元素。
西方醫學是在化學世紀發展出來的。因此,今天醫學的檢查,大多數是檢查各種生化指標,幾乎找不到任何物理指標。治病用的也是化學的藥品,病理研究時研究的也是生理上的各種化學變化。可以說今天的西方醫學是一門以化學治病的醫學。
20世紀,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現開始,物理學從原有的牛頓物理發展出全新的理論物理學。眾多物理學的新發現都在這個世紀出現,可以說20世紀是物理學的世紀。
到了21世紀,由於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,電腦技術的普及。電腦和網路成了人人必備的生活工具。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簡稱AI)成了人人均能朗朗上口的常識。
自動駕駛汽車成了當今最熱門的科技。自動駕駛汽車最重要的技術就是人工智能。當人們接觸愈來愈多含有大量AI的人造設備時,會開始思考人和動物這種有生命的機體,身體裡是否也存在著大量的人工智能?
當然這種智能不是「人工」設計的,不能稱之為人工智能,也許應該稱之為「類人工智能」比較合適。意思是和人工智能類似的系統,但它的設計者不是人類。
電腦裡存在著防毒軟體,病毒可以說是電腦的主要疾病。防毒軟體則是電腦中的防止病毒確壞電腦的一種人工智能。因此,防毒軟體可以說是電腦的「免疫系統」。電腦受到病毒攻擊,電腦會自動啟動防護機制,對抗或清除病毒。人體也有免疫系統,可以對抗外來的病毒或細菌的侵害。就如電腦的防毒軟體具備一定「類人工智能」的功能。
人體除了具備免疫系統之外,還具備「自癒機制」。自癒機制的作用有點類似汽車的定期保養。汽車的定期保養是針對平時使用的耗損,進行保養,必要時定期更新零件,務必使零件因使用年限的損壞不會發生在行車過程中。
人體也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機體,使用過程同樣會有耗損。這些耗損並沒有外來的攻擊,但是仍然需要身體進行修復,使其維持正常機能。這種修復就不在免疫系統範圍之內,反而免疫系統的工作實際上包含在自癒機制範圍之內。也就是身體的自癒機制,包含了應對外來攻擊的損傷和沒有外來攻擊的損傷修復。
現代醫學只有免疫系統,完全沒有自癒機制的概念。甚至認為其不存在,或者僅有皮膚的自癒能力,因為只有皮膚的自癒是人人都能觀察到的。因此,「自癒機制」的系統性科學研究,幾乎從來不存在。沒有太多的自癒機制運行的知識,在治療疾病時自然也不會運用人體的這項資源。同時也不知道身體在進行各種自癒活動時,可能出現什麼樣的變化,或出現哪些不適和異常。
中醫治病的主要方法只有兩大類,一類是「扶正」,另一類是「祛邪」。扶正是養氣血,主要在提升人體的總體能量。祛邪則在清除體內的垃圾,特別是經絡中的垃圾,以確保所有臟腑均保持在最佳狀態。這兩個方法都不在治療疾病或消除症狀,而在提升人體的自癒能力。最終是由人體的自癒機制修復身體的損傷,消除疾病。因此,可以說「自癒」是中醫的隱性核心概念。
21世紀,當人類對人工智能愈來愈熟悉之後,必然會發現人體內部的「類人工智能」自癒機制的存在,也會開啟自癒機制的研究。未來的慢性病醫學,必定是嫁接在人體自癒機制之上的醫學。外部醫生治療疾病最重要的目標在提升身體的自癒能力,讓人體的自癒機制修復損傷,去除疾病。
而提升身體的自癒能力的方法,則必然回到最古老中醫的「扶正」和「祛邪」兩大類治病手段。這種利用類人工智能的治病手段,就是利用系統學治病的方法。
這種方法就像電腦的防毒軟體,面對各種不同病毒,去除病毒的手段只有一種,就是啟動防毒軟體,由防毒軟體清除病毒。
未來大多數慢性病,雖然疾病的症狀不同,但是去除疾病的方法都是提升身體總體能量,清除體內垃圾保持經絡通暢。提升臟腑能力,啟動自癒機制,由自癒機制修復損傷去除疾病。可能大多數慢性病的治療手段都大同小異,也就是中醫所說的「異病同治」。
例如,肥胖的人,多半有共同的生活形態。例如,吃飯太快,生活作息不良,不好運動…..等。短期的減肥課程,透過大量運動和嚴苛的節食,可能有機會達到減肥的目的。但是多半這些運動和嚴苛的節食方法,對於本來肥胖的人,很難長期堅持。總是在一段時間之後就復胖了,而且復胖之後可能比減肥之前更胖。
既然肥胖的原因在生活形態,真正長期有效的減肥,需要做到的是「建立一套不會肥胖的生活形態」。這種生活形態不需要很大的毅力就能堅持,只要有很容易遵循的「紀律」就能做到。重點在於讓減肥的人知道那些生活中的行為會讓人變胖,讓他們「趨吉避凶」,避開那些行為。再做點簡單又不會很累的運動。建立一個時間稍長的「減肥營」,例如一至三個月,減肥營的目標在養成「不會胖的生活形態」。
不會胖的生活形態,包括如何穿衣服,如何吃飯,如何睡覺,如何運動,情緒管理等。依循這種生活形態生活,不但不會胖,更會讓人健康。因為這種減肥的方法,透過改變生活形態,讓身體的能量提升,清除體內的垃圾。其實這種生活形態是讓人變得健康,健康之後自然就瘦了。
利用同樣的方法,可以開設消除高血壓的「健康營」。同樣改變穿衣、吃飯、睡覺和運動。隨著健康的改善,血壓自然就會下降。回家後只要能夠遵循同樣的生活形態,血壓就不會再升高。高血壓也就有機會痊癒了。
「不會胖的生活形態」和「降血壓的生活形態」其實非常接近,只有很小部份是針對疾病的活動會有差異。只是在生活中安排了中醫「扶正」和「祛邪」的原素。從生活中做到扶正和祛邪,是最基本和安全的方法。
在養成這些讓人健康生活形態的過程,需要透過課程和儀器的檢測,以及調養的手段。讓每一個學員明白肥胖或高血壓形成的原因。當學員明白自己平時生活中的哪些行為在創造肥胖或高血壓之後,觀念改變了,生活形態會跟著改變。當生活形態改變後,真的肥胖和高血壓都得到改善,日後堅持健康的生活形態就很容易了。